數位記錄與臺灣影像(2016春)





透過實驗與紀錄美學,重新認識不在記憶中的臺灣歷史與文化,並透過個人重新介入,批判性思考影像、土地、社群的關係。
指導老師:
  • 汪俊彥 教授
    Email:chunyenwang@gmail.com

◆2016春數位記錄與臺灣影像課程作品

  1. 作品名稱:逃不開 拆掉大智慧 (優選)

    作品簡介:大智慧學苑,一間正面臨拆除危機的合法補習班。不願離開的所有權人們,長期以來向地方政府與民眾,積極地證明其存在的必要性與公益性。然而,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需要向外界獲得認可,才能繼續在原本屬於自己的土地上生存呢?【文字提供:胡育榕】

    影片:



    製作團隊:陳羿君、陳廣恆、胡育榕、陳艾薇、張惠心、洪文宏

  2. 作品名稱:生活 臺灣

    作品簡介:生活在臺灣,是甚麼樣的情景?本片藉由拍攝與並呈一老一少的一日生活,思考在臺灣的生活是否具有多種的可能性。

    影片:


    製作團隊:曾仲佑、盛品元、古晟佑、莊榕庭、徐慧純

  3. 作品名稱:非轉捩點

    作品簡介:身份/認同(identity),一個當代臺灣無法迴避的問題,在其長期本質化與自然化的過程中,遺失了其作為一個問題系的歷史向度。本片藉由懸置與架空當下的臺灣,從單一線性的歷史軸線下逃逸,開啟/虛構了某一個平行時空的臺灣(及其可能的面貌),並以此企圖重啟在當下臺灣政治視域中未能開展的,對身份/認同問題的去自然化與解構工程,並同時挑戰對既定的紀錄片疆界的想像。【文字提供:沈克諭】

    影片:


    製作團隊:黃靖惟、梅傑、劉芷妘、王嘉嘉

  4. 作品名稱:范特喜計畫

    作品簡介:實際走訪位於臺中的范特喜,了解此計畫的初衷,與社區的互動成果。

    影片:


    製作團隊:陳振維、陳彥伶、陳姿妤、葉睿騰
  5. 作品名稱:臺灣薩科斯風之路

    作品簡介:藉由實際走訪后里,找尋臺灣薩克斯風的起源,並觀察其後續發展。

    影片:

    製作團隊:黃楷軒、王文軒、張舜雄、張育甄、樂道承

  6. 作品名稱:xenomania

    作品簡介:崇洋媚外,難道只是個人選擇或跟風?此一現象背後是否有著某些驅力,或是歷史的因素?

    影片:


    製作團隊:李育德、林劭恩、游瑞政、周知儀

  7. 作品名稱:我們眼裡的公視

    作品簡介:公視向來被認為是台灣媒體亂象中的一股清流,不具有特定意識形態,也不被特定資金來源所操弄。然而,公視真的如此超然獨力嗎?

    影片:



    製作團隊:葉昆霖、蔡映瑄、唐瑋辰、李芫維、蕭善元

  8. 作品名稱:做,育英才

    作品簡介:本片訪問同是在中興大學就讀、學籍卻不同的進修部同學,關於現在大學教育體制的看法,思考大學教育的立場與意義。

    影片:


    製作團隊:蕭長虹、方英兒、沈澔軒、劉聿婷、闕脩育

  9. 作品名稱:中區舊百貨的興衰

    作品簡介:臺中中區以往是百貨業聚集之處。在已然沒落的今日,中區該如何重生?已往百貨業的榮光是否能再次復甦?

    影片:

    製作團隊:楊文智、鄭欣宜、廖子廷、許家瑋、郭宣麟

  10. 作品名稱:從陽光註記談婚姻平權

    作品簡介:何謂陽光註記?不同的性傾向族群又是如何看待陽光註記?這又如何連結到各個生命個體的故事與權益?

    影片:


    製作團隊:林群、李貞儀、葉孟霖、戴培基

  11. 作品名稱:麥鄉

    作品簡介:臺灣原本是以稻米為主食,但今日小麥已成為大量的食物來源,各式麵食、麵包及小麥製品已是不可或缺。但臺灣的小麥能夠自給自足嗎?是否只能依賴大量進口?所謂的小麥「復耕」是否意味著臺灣往日的小麥耕種史?

    影片:


    製作團隊:楊柏毅、廖翊丞、周子晏、楊詠任、洪崇銘、鄒幸慧

  12. 作品名稱:文創蝸行

    作品簡介:在文創成為口號的今日,各地文創、手作市集、如雨後春筍不斷冒出。但是文創與生活的連結為何?到底是什麼樣的創意與文化?

    影片:


    製作團隊:蕭宜庭、胡家瑋、麥育軒、彭成量、謝維、黃靖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