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舒國治〈我的舊台北導遊路線〉
出自:《閱讀文學地景 散文卷》(聯合文學出版社,2008.04.30),頁41—44
在文章開頭,作者先是舉了一些台北市較普遍被知道的觀光景點。而後,作者便問到若是要在短時間內,讓外國人看到、體驗到台北小市民聚落的日常生活,則該如何規劃行程,並藉此為題展開了此趟舊台北之旅。作者將地點定在古亭附近,從寧波東街的老麵餅舖開始,老顧客似的隨即介紹了幾道餐點,就像是平常天天在吃的,接著來到金華街,被紅色圍牆圍繞呈三角形的日式房屋群落映入眼簾,這時若是麵餅沒有滿足你的胃,作者又馬上帶你進入了家小麵店,吃完再延著杭州南路漫走,進入了某兩條巷子,又是成群的日式住宅,繼續走抵潮州街後,作者介紹了小巷弄中的一間「世界文物出版社」,是相當具有歷史意義的,最後來到金山南路,又走進了兩條小巷子,又是兩條成排的日式房子群,此趟舊台北之旅即就此結束。作者帶著外國友人漫步在台北某個角落的街道上,全程不及一公里,以這種毫無目的地、慵懶的步調,走過了台北可能百年以上的歷史,作者就像小老百姓平常沒事時,在自己住家附近閒晃,與其說是旅行,不如說是散步,像在鄰家街巷中而更貼近生活、平實自然,讓人能更加放鬆地享受此趟出遊,不用多說什麼,讓風景訴說著台北的歷史,以小吃體會當地庶民的生活風貌。作者的心境是很平常、很輕鬆的,就像日常生活一樣,而以散步、閒逛的形式完成旅行,品嚐當地小吃、欣賞老舊日式住宅,不必用多餘的華麗字句來描寫,只要用眼睛、用心,即能感受到此趟輕旅行的意義。

來到金華街三十巷,幸好真的出現了書中的日式建築,沒有再撲空了,三角形的紅色圍牆將其獨立於外界,沿著圍牆繞了一圈,雖然無法看清圍牆內的住宅外觀,但上頭露面的舊屋頂散發出濃濃時代的味道,三角形圍牆的其中一個角像是本來就規劃好要給人拍照取景似的,不禁讓我想在相簿裡添增幾張與時代合照的相片,馬上站好來個可愛三連拍。


來到了金山南路,進入二零三及二一五巷,本想說能再好好的欣賞一番日式建築,此地卻聳立著兩三棟的高級住宅,這次的撲空最令我失望,但也只能就此返航了。
回程的路上看見了一間非常美麗的日式建築,以為是書中沒寫到的景點,近看發現竟然是一家店面,名為「金錦町」,上網查後知道是間咖啡廳,我想,會在這個地方、以日式建築開店,是默默的在向歷史致敬吧,改天是必須來造訪一下的。

這趟微旅行中,欣賞了許多的日式建築, 其與一旁的現代建築相比,不僅從中感受到台灣時代變遷的腳步,也欣慰著在台北的街頭上能保有如此美麗又具歷史意義的文物,小出版社則是老舊的文化的殘留,而作者介紹的兩家小吃店都已不在,大概是遭受了時代的洗禮,雖然無法以味覺嚐到幾十年老店古早味的真面目,但視覺卻是一大滿足了。
最後,我之所以選擇此篇文章,是因為高中時從家裡到台北車站補習,古亭是公車路線的其中一個小站,看了文本後,無法想像在自己幾乎天天經過的台北街頭上,可以看到日式建築,好奇心的驅使下,決定親自走訪一遭,也因為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我沒有任何相關資料的預先準備,就出發了,果然是值得一去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