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火車走過






目錄:

1.文本分析

2.改編橋段

3.拍攝理念

4.製作團隊




文本分析:

從小到大,回憶伴隨著火車,即便是現在,火車深深的影響著我們,作者廖玉蕙描寫童年與求學時候對火車的感情,以及對火車的依賴,火車已成為她生命中的不同時期的生命驛站,有糖廠的記憶、鐵道上的突發情況、火車上的擁擠,以及一些鐵道旁有趣的事務,這些記憶片段,勾起作者廖玉蕙與火車的綿密的溫情,後來,尤其是那段求學的日子,趕火車、擠火車,還有保守年代男女學生間的矜持,司機的揮手、嗚嗚鳴汽笛、窗外鐵道邊的景物,就如昨日的光景,考大學、家人與火車的記憶。

上大學後,火車也成了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往返台北與台中,作者離開家鄉,甚至成家生子,都無法斬斷與火車濃烈的羈絆,無法脫離這分情感,文章程載著作者與火車密不可分的連結,望著月台火車一節節的駛去,想起今日過往,隆隆的機器聲響,過去的吵雜聲,到現代化的列車,五味雜陳的心情,充滿作者的心中,當火車走過,往事卻歷歷在目,想起火車帶來的童年,火車帶來的時光,火車帶來的溫暖,一車車滿載的回憶,家人的情感,與永不退色的往事。



改編橋段:


a. 作者幼時買票過程
b. 作者求學時期趕車和擠車畫面
c. 作者大學時期離鄉求學情感
d. 作者結婚生子後透過火車回想過去種種記憶





拍攝理念:
以第一人稱為視角,透過這樣的角度使觀眾彷彿化身為作者,經歷從小到大和火車之間的故事。因為回憶這個因子本身即是鬆散片段的,然而為了不使不同故事間連接的畫面過於雜亂,造成影片整體沒有完整性和主題性,我們參考鐵達尼號電影劇本的方式:女主角透過口述回想來帶出每個故事。我們也以作者書寫的畫面和口白來帶出每個故事的開端,並串起不同故事以成一完整脈絡。以書寫畫面是因為作者本身是作家,書寫即是她抒發心情的最好寫照,抑可以解讀為作者在書寫這篇文章的畫面。影片之初為火車進站畫面,火車象徵記憶,而火車進站帶有記憶逐漸浮現的意涵,並配合口白及懷舊的背景音樂,讓觀眾能更體會走入記憶的感受。另一層面,影片通篇主軸即是火車本身,因此火車作為主角,一開場便出場。故事敘述方式採順序法,由作者年幼時期描寫到年長時刻。第一個故事:作者買票為自編橋段,因考慮文本中幼時記憶是追逐台糖載甘蔗的火車,這樣的畫面很難拍攝,所以我們採買票為作者第一次親身和火車接觸的經驗。而大學時期離鄉橋段我們以火車外的畫面呈現,由鄉村畫面到都市畫面的轉變與對比,即代表作者由家鄉前往都市求學的過程,也象徵作者心境由簡單轉為複雜,且配合口白帶出離鄉時不捨的情感。影片最後,透過翻相簿及台中火車站新舊照片對比,代表時光匆匆流走,而在這段歲月中再重述作者和火車間的人生印記,以此作為總結呼應主題。





製作團隊:
影片拍攝:張自源、翁琪雯、蘇微淇、潘禹承
剪輯:張自源
背景音樂:翁琪雯
書面報告:蘇微淇、潘禹承


Share this

Related Posts

Previous
Next Po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