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中的驚喜



改編出處

吳晟〈深入奧萬大〉,出自於《筆記濁水溪》,頁141-156。(台北: 聯合文學,2002初版)

吳晟的«筆記濁水溪»成書於2002年,而«深入奧萬大»一文則敘述了作者與其妻於2001年七月前往著名旅遊景點,奧萬大森林遊樂區時之見聞與心靈感悟。一般而言,楓葉紛飛的秋季是奧萬大的旅遊旺季,高峰時能夠達到十萬訪問人次。作者卻於盛夏前往,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吳晟對於人為力量侵入自然領域的反感與批判。文章中同時也提到想像道路劃開大地景觀時,作者所感受到的切膚之痛,以及在辨識不同樹木時,應能近取譬,以識別不同人類時的心態來觀察。秋季再遊奧萬大時,則以:“每點燃一盞繁華的燈火,我們就有可能失去一片燦爛的星空”引出生命、宇宙間的相互輪替牽絆的道理。在在顯現出作者對於鄉土自然之情懷與近山悅水之心念意想,為吳晟的處世態度與環保意識刻畫出色彩鮮明的形象。

改編橋段

1.我讀過許多自然觀察寫作的作品,像梭羅的《河岸週記》,約瑟芬‧強森的《島嶼時光》...,這些寫作者的生活,終年浸淫在自然林野當中,從春暖直到冬寒,從一月寫到十二月,大師所完成的一本本書籍,也不過是攫取了一萬年時序中的片段變換,像森林史冊中的一小頁而已。p.152(從遠處拍攝一人觀看書籍,鏡頭拉近至主角,主角離去後鏡頭拍攝書籍,主角開始尋找心中的自然)

2.83號鄉道,是台灣電力公司所開發的產業道路,也是出入奧萬大的唯一通道p.143(前往奧萬大的路途 進入奧萬大的景象)

3.森林是水源的故鄉/水勢孕育生命的源泉/森林都消失了/還留得住水嗎/水都流失了/還有生命嗎p.147(旁白敘述加上瀑布的景象)

4.驚喜一:我與妻觀賞奧萬大的雙瀑時,意外發現有條約莫手腕般粗的藤蔓,懸掛在瀑布的石壁前,就這樣在空中纏了個圈,我們子觀察,才發現,這條長著一簇簇紫花的藤蔓,幾乎橫跨了瀑布區裡所有的樹木。像是「泰山在拉的那一條...」妻子說,手指順著那株藤蔓的方向,從地上網樹梢走,然後又從樹梢另一棵樹的枝幹繞去。主角本來在看瀑布 聽到旁邊的情侶在討論一根很粗的藤蔓p.147(現場找不到那樣的藤蔓,驚喜便從意外發現的藤蔓改編成對瀑布之美的驚嘆)

5.驚喜二:不少賞楓人拿起有缺刻狀的美麗葉片,會問這究竟是楓還是槭,其實不用爭論,走一趟奧萬大,你會明白,楓就是槭,槭就是楓。p.149。 的確,人與人的差異,或者同一個人神情的瞬間變化,我們能敏感的察覺其中的微妙處,但是對於樹的感覺,我們就遲鈍多了。p.150(先第三視角拍作者舉起地上的落葉對著天空 再換作者的第一人稱視角)

6.現代文明人往山裡走,大多是在為生活奔波之餘,受到某種回歸自然的想望所牽引的。p.144(拍遊客~加上帶入作者想尋找心中的自然,刻意與眾人往不同地方而行。

7.廣大的森林,就是人類安頓心靈最好的場所,若砍伐了森林,從此人類必無所依恃。p.154

拍攝理念

進一步審視文本,我們試圖準確捕捉作者在面對大自然時那純粹的喜悅與崇敬。因此經小組討論決定以內文中“森林的驚喜”作為切入點,並以此向觀眾傳達自然純粹之美好。

影片由主角翻開約瑟芬‧強森的«島嶼時光»開始。特寫手部,最終運鏡聚焦於書名。主角放下書本離開位置,象徵著主角渴望親自以感官探索自然的心情。

起初,主角前往中興湖畔與黑森林試圖感受自然的悸動。卻依稀能從主角的嘴角判讀出些許不滿足,人造園景終究無法取代林野的悠然。於是主角出發前往奧萬大。在公車上,主角凝視著窗外景色,從鏡頭無法看見她的眼神,但整體畫面卻隱隱流露出一股平穩而殷切的期盼。

主角踏入林中。一轉角,伴隨著一對情侶的對話聲,一座瀑布赫然浮現眼前。
驚喜。小組決定以瀑布這一充滿恩饋意象的景觀做為“森林的驚喜”。該橋段主角站在瀑布前以柔和的目光凝視生命之泉。象徵著兩者身為餽贈者與受恩者之間的關係,同時引出對自然的崇敬與喜悅這根本的主旨。

第二個驚喜則是楓(亦可作槭)。「不少賞楓人拿起有缺刻狀的美麗葉片,會問這究竟是楓還是槭,其實不用爭論,走一趟奧萬大,你會明白,楓就是槭,槭就是楓。的確,人與人的差異,或者同一個人神情的瞬間變化,我們能敏感的察覺其中的微妙處,但是對於樹的感覺,我們就遲鈍多了」以一片秋楓落葉,引申出在面對自然時,我們也應保有一顆敏銳觀察的心。

主角在進入山林的同時刻意避開了人群,在這一點我們希望與吳晟保持一致。現代文明人往山裡走,多半是肇因於嚮往著逃離人為的喧囂壓迫。而對這片祥和表達敬意的最佳方式,就是以盡可能不聲張自我存在的身姿融入其中。正如吳晟在文中提到的 學習森林社會中的眾多生物,做一個比較接近自然的"自然人"。”

作為本片結論: 廣大的森林,就是人類安頓心靈最好的場所,若砍伐了森林,從此人類必無所依恃。

文本分析

吳晟對奧萬大的生動描繪,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我們在實際前往之前便對該地勾勒描繪出清晰的畫面:落葉在運動鞋下窸窣作響,空氣中瀰漫著與城市裡截然不同,泥土與植被混合後的新鮮氣息。金黃色陽光穿過樹蔭,在遊客臉上投下明暗交錯的色斑……。作者對奧萬大自然景致的熱情最終成為了這篇文章的起始點,瀑布、“小鳥的家”、爬滿青苔的巨石、楓與槭……。各個元素之間逐漸相互連接集結;點拉長成線,線集結成面,最終構成形狀飽滿色彩鮮明的«深入奧萬大»。

正如我們試圖在影片中傳達的概念,瀑布作為生命的泉源,在文章中實質上也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作者在本文開頭便提到,奧萬大位於萬大溪畔,由於是下游霧社水庫的水源地因此得以受保護。毫不誇張地說,奧萬大森林的存在完全是仰賴於萬大溪母親的恩賜。作為萬大溪的一部份,飛濺著銀白水花的瀑布正如奶水般哺育著森林中的萬物。

無論是渴望逃離都市喧囂的遊客,考慮架設溫泉管線發展觀光的政府機關,無須辛苦築巢的二代“好命鳥”還是為了完成期末報告而深入山林的大學生,在森林前都一樣渺小,一樣是接受著自然母親恩饋的幼子。我們大肆恣意吮入這份恩饋,卻經常忽視了自身的責任。山林中逐漸減少的楓樹與動物,或許正是一個警訊。正如吳晟提到的,唯有在富饒的山林,我們才可能從中獲得體悟與感動。時序流轉,生命興替,對山林而言我們絕非必要,失去山林的我們卻將如棄子,永遠抱著殘缺不全的心靈,飄盪在這變得過大,過空泛,過寂寥的宇宙中。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是文本《濁水溪筆記》的《進入奧萬大》,文本中的詩句及對景色的描寫都是我們拍攝的題材。例如文本中作者與妻在雙瀑前看到那條如手臂粗的藤蔓,無奈現場找不到那樣的藤蔓,驚喜便從意外發現的藤蔓改編成對瀑布之美的驚嘆。另外書中對於大自然驚喜的描述也促使我們留意行經路上的每一個風景,例如賞楓步道旁湧出山泉水、賞鳥平台上提供啄木鳥專用的木造小屋,或是路邊飛過體型如蟬圓滾、鳴聲嗡嗡的蜜蜂,都是我們在奧萬大驚喜的發現。另外文本中最能突顯奧萬大美麗的片段,是作者說「不少賞楓人,拿起有缺刻狀的美麗葉片,會問這究竟是槭還是楓……」,我們特地節選這段對紅葉的細寫,分別以第一及第三人稱的角度拍攝主角尋找並欣賞紅葉的過程。到最後我們其實也分不清楚那是楓樹或槭樹,不過正如作者言「走一趟奧萬大,你就會明白楓就是槭,槭就是楓。」手中的紅葉是誰似乎並不重要,只要他是我們心中的自然,那他就是正確答案。總結以上,我們並沒有參考額外的資料,文本對奧萬大、對自然驚喜的書寫就是我們改編拍攝最好的題材。

反思與心得

期末作業對我而言是全新的挑戰,因為以前並沒有接觸過將文本與影片結合的功課,對文本的改編及尋找影片主題花了小組很多時間,但前半學期的課程對從不同的角度看文本有很大幫助,最後還是都順利完成了!

前往奧萬大的路途十分顛簸,到了當地發現景色並不如預想,只有稀疏的幾棵紅楓,遑論那還是將整個國家森林公園踏遍才能發現的稀少物種,整座山還稱得上青綠,只有偶爾幾塊斑駁的金黃落葉。如果要賞楓的話並不推薦奧萬大,作為單純郊遊踏青的地點倒是不錯的選擇。

為了拍攝期末作業,爬了整整六個小時的山,空氣稍微稀薄、中間沒吃飯、水也不能一直喝因為沒地方裝而且背著走很重,拍影片的過程還要注意掌鏡收音跟意外入鏡的路人,拍完一整天整個人虛脫。

看以前學長姐拍的影片覺得品質普通,像是雜音太多、運鏡不穩、內容拖時間,自己去拍才發現現場有很多難以掌控的狀況,先前預設的題材也可能找不到,但我們應該算拍出了還不錯的作品。

工作內容分配

●主演/配音--詹芙美 ●拍攝--易鉦浩 ●拍攝協助--陳霆剛 楊雅筑
●影片剪輯--易鉦浩 陳霆剛 ●書面報告--詹芙美 楊雅筑

Share this

Related Posts

Previous
Next Po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