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出處
劉克襄〈台中公園的老人〉
劉克襄走進台中公園,觀察形形色色的人們,不僅是標題所說的老人,還有外籍移工、宣傳理念的團體、和神秘的大姐等,一切在公園進行活動,尋找同類、娛樂閒暇時刻,老人們有的下棋;有的秀才藝賺錢;有的遠望湖心亭,想著自己的過往;有的在黃昏被看護推出來透氣,他們來自不同的巷弄、家庭,卻有相同的情況,坐在輪椅上望著湖心亭,到了時間再被推回家,湖心亭在當時是眾多情侶和家庭拍照和回憶的地方。除了描述看到的景象,也利用今昔對比,自己年輕和中年時期,走進台中公園的心境、老人的回憶和現今處境,和合作大樓的輝煌到落寞,雖然後面轉型,似乎有再次熱鬧的跡象,可是這些無處不提醒著,歲月正在流逝,時代的變遷和傾頹。
改編橋段
a. 年紀大時,走進台中公園,看到的隱密角落更多了
b. 散落在不同位置的街頭藝人,賣氣球的平時沒人靠近,便撒飼料給鴿子吃食
c. 唱歌盲胞大姊享受音樂。
d. 有些穿著體面的老人經過,投幣表示支持。
e. 著襯衫的老人,選擇一處開闊潔淨的位置,遠望湖心亭並回憶過往
拍攝理念
劉克襄本身擅長透過旅行的方式來觀察土地,他可以用文字把看到的事物及當下心得記錄下來,使其成為發人深省的文章,此風格也符合課堂所想要我們去體會的要素之一。我們認為這篇台中公園的老人是以台中公園為背景,以劉克襄的視角走入公園,細看老人家的生活,延伸出老人孤獨,無家人關懷的處境,要拍出這種主題選取文章的段落就變得十分重要。
一開始文中的「年紀大時,走進台中公園,看到的隱密角落更多了」對此句做了一點想像:如果是年輕的劉克襄那麼他看到的景色會是如何?便以這個疑問開啟了影片的開端。後來稍有年紀的作者卻是被老人孤獨的身影吸引才進入公園,以此作年輕劉克襄與中年的他所會看到的人事物做對比。
中年的作者大部分都將目光投以人及事,例如散落在不同位置的街頭老藝人,一個一個都有各自的故事,帶氣球的老人在沒人靠近時會餵食鴿子,顯露出他的孤獨,氣球剛好飄走飛到唱歌盲胞大姐附近的樹上,穿著襯衫的老人被大姐歌聲吸引,老人安靜路過投幣表示支持,有時會坐在遼闊位置遠望湖心亭,回想年輕時的青澀回憶,緬懷過往的溫度,彷彿只有這樣的注視才能抓住時光。兒女可能因工作而無法給予陪伴,雖然獨立的個體就會被看出孤獨,但藉由經常來公園散步而互相認識,只要在此地各項事物都可以是彼此的連結。
文本分析
自最開始,作者以「年紀大時,走進台中公園,看到的隱密角落更多了」將讀者一起帶進了台中公園的景色之中。我們覺得這一句話也透露了作者本人在描寫此文章時本身已到中年的階段,擁有豐富的人生經歷與社會歷練,對旅遊也有了不同的感觸,在思考的面向有了不同於年輕人的深度與廣度。在台中公園的老人一文中,劉克襄的寫作方向也以人的描摹、揣測他人心境為重點,不同於一般寫旅遊文章時以該地的風景描繪。
從「人」的角度切入台中公園的「景」,是一種以人與人、人與景之間的互動聯結為基礎進行的寫作手法。在本篇文章中,從一開始的老人們在公園中進行棋藝上的切磋、到後面的台獨份子進行演講發表個人感想、外籍勞工群聚聊天的景象、甚至於各自有著自己人生故事的盲眼大姊、街頭藝人,劉克襄都將這些「他人」的存在視為台中公園風景的一部分。公園本身的存在目的即是為了讓人可以在繁華的都市之中享有片刻的清閒與寧靜,是一個讓人休憩身心、放鬆心靈的場所,而台中公園又是一個享有長遠歷史記憶的公園,因此在這之中產生的共鳴即是老人對於這個場域所懷有的情感連結,在一個個不同的人在台中公園發生的故事之中,造就了台中公園的歷史,也因為這些人的存在給予了這個公園存在的意義,因此相較於台中公園之中的一草一木,人在其中的互動更是重要的風景。
無論是台中公園的標誌建築~湖心亭或是周圍的特色建築如合作大樓,與過去相比都有著人去樓空的感嘆,在此篇文之中,作者也將自己從青年到中年的成長寄情於周圍的人與這些建築的互動之中,這裡承載許多人的重要回憶,儘管文章並未提及,但對於在台中生長已久的劉克襄而言,相信也有著屬於他的重要回憶。
參考資料
透過湖心亭的歷史資料我們知道湖心亭經歷多次改建,多次改建最後仍恢復以前的樣貌,甚至更為美麗。相比之下,人類不能改建恢復成以前的樣子,對於在台中公園的老人們、劉克襄,湖心亭景物依舊,人事已非。配合文本的湖心亭場景,我們就選用湖心亭作為結尾,體現老人們沒有家人配伴的孤單。
音樂部分,我們使用較為輕快的音樂來體現年輕的劉克襄注意景物部分,屬於輕鬆自在地參觀台中公園。中年劉克襄的部分則是較為哀傷的音樂,配合文本中二次來到台中公園,關注的重點從景物變成老人。街頭藝人的音樂有著無奈,孤單沒有家人陪伴,仍必須上街表演;有家人陪伴的大姊,落雨聲卻唱出其他老人的孤獨;襯衫老人的回憶音樂充滿溫暖、青澀,相比現在是更為感傷。最後的湖心亭裡,街頭藝人、身穿襯衫的老人是感慨家人不在身邊的音樂,映襯有家人陪伴的歌唱大姊。
參考資料
Easy Day 作者: Kevin MacLeod
Side Path 作者: Kevin MacLeod
New Year's Anthem 友誼萬歲 作者: Quincas Moreira
Lonesome Avenue 作者: The 126ers
Lucid Dreamer 作者: Spazz Cardigan
Dream Land 作者: The 126ers
The Bluest Star 作者: The 126ers
臺中公園-維基百科
台中百年地標:台中公園湖心亭-大紀元
反思與心得
植病一 張靖俞 難得有機會去沒去過的台中公園,原本想說會拍很久畢竟某些場景得靠緣分才拍得到,不過很幸運的一開始進去,如劉克襄所言老人家以孤單的身影引領著,很快的就進入狀況,這堂課與平常不會接觸到的人合作,也別有一番風味。
歷史一 楊曉涵 上學期參加老師的通識課,聽到別組都是一團團的出遊玩,順便做作業就很羨慕,而這次也有機會可以出去拍攝影片,台中公園雖然離學校很近,卻只有坐公車看過還沒去過,真正走一遭後,才發現裡面真的很漂亮,形形色色的人很多,不只文本中的老人、家庭和外籍勞工也很多,動物也是:鴿子不怕人、烏龜成群、松鼠竄來竄去的模樣也都很可愛。我認為有點困難的地方,是要以第三視角去敘述文本,原是以劉克襄的視角去完成的一篇文章,但我們要延伸更多,作者看不見的地方,像作者的今昔對比、老人們思念子女等,雖然困難,相較之下卻比其他依照文本內容拍攝的部分更加有趣。
土木一 陳博彥 這是一門非常特別的通識課程,從一開始到最後的一堂課都需要全體組員的互助合作,在製作影片的過程中與大家一同去闡釋、揣摩劉克襄的視角,再以劉克襄的視角去發現文章中所存在的世界一隅之美景並以我們的創意表現它,過程中學習到的除了用深入剖析的角度分析文章、更重要的是敢於主動發表自己的看法與意見,能和一群人從陌生變朋友,再一同去發現台中公園的美與歷史,這是一個特別的經驗,也是一堂難得的通識課。從期中的獨自旅行到期末的小組旅行,感謝這堂通識課讓我體驗了旅行的各種樣貌與意義。
應數四 李維 透過這次期末作業的製作,已深刻體會旅行可不只是走馬看花。閱讀過文本,在旅行當中學習景點背後的歷史。可以追隨作者腳步規矩地觀光景點、探究歷史文化,亦可搜索作者未曾注意的細節。兩者結合,便將旅行化作與眾不同的深刻回憶。
生科四 郭佶鑫 原本就對於旅行非常有興趣,透過這次的課程,發現到旅行不是單純的到當地看看而已,最重要的是當地歷史的造成什麼樣的因素導致現今的樣貌,這是很有趣的,因為之前那種走馬看花的旅行真的很無聊,就走走停停買東西,無法和當地建立起連結,所以利用這堂課所學的方法更可以和當地建立起連結,使旅行更加有趣。
工作內容分配
植病一 張靖俞: 拍攝理念、飾盲胞大姐親友、飾襯衫老人回憶女友
歷史一 楊曉涵 :腳本、攝影、旁白構想、內容簡介、飾盲胞大姐
土木一 陳博彥:文本分析、飾劉克襄
應數四 李維 :參考資料、飾賣氣球的街頭老藝人
生科四 郭佶鑫 :攝影及剪輯後製、飾襯衫老人
拍攝所遇到的困難與收穫
一開始角色設定時,在襯衫老人的回憶中,和女友走過湖心亭的橋段,飾演女友的人忘記安排,而大家都有了自己飾演的角色,所以讓組裡一位女生,將眼鏡拿下、頭髮放掉、外套脫掉,以背影的方式錄製,才解決這一個問題。而有一部分在討論時就不太確定的部分,就是鴿子,當時在公園一開始也看不到鴿子的身影,是到了湖的另一邊,才發現牠們都在湖心亭的屋頂上,有頻率地飛往地面、再飛上屋頂,當拍完烏龜的片段後,卻發現鴿子往我們這塊空地飛來了一些,也藉此拍到牠們的身影。再來是拍攝氣球飛起的橋段,因為要讓氣球飛起一段時間,負責氣球的組員一直往上彈氣球,沒想到一陣風吹過,氣球飛進了旁邊的池子裡,幸好旁邊有長桿的撈網,不然有氣球出現的部分都得改了,因為其他顏色都不一樣。最後是拍攝老人相遇在橋上的片段,可能是因為橋上風景優美,一直有人在那邊拍照,我們不得不等他們拍完照,不過因為等得太久,我們就去別的地方先拍其他橋段了。
而收穫方面,如果不是要做作業,就不會在台中公園詳細的走一遭,也不會發現台中公園的各種景象,像原有的自然景觀、造景和步道,尤其是水池的噴泉和湖心亭,這些是適合假日時的遊玩、放鬆的地方,而我們的主題是在公園中的老人家,所以除了拍攝自己要的影像外,也關注了附近老人的活動,更能發現這與我們的主題- 關懷老人是相符的,除了拍攝時的過程,拍攝前後所處理的事情,更是令人難忘,像要怎麼取景,拍出文本中所要表達的情感,也必須融合自己想凸顯出的主題,這個片段要放在前面或後面,能更好的凸顯出脈絡,這都提升了我們對於文本的了解、如何表達與呈現作品,和用文字與內容相互結合與呼應,在未來或許從事與人文相關的活動時,能夠更輕易的做出與之符合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