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市場的美好


改編出處

劉克襄〈第五市場〉,出自《男人的菜市場》頁30—37(台北:遠流出版社,2012)

影片內容是想凸顯第五市場與第二市場的差別,跟著劉克襄的腳步,帶出他們各自的特色,在劉克襄眼裡,第五市場充滿人情味以及傳統氣息,保留了老台中的魅力,第二市場則是觀光氣息太重已不復過去樣貌,只剩一些好吃的食物。我們透過照片想呈現出第五市場的傳統魅力,有菜有肉有魚就是個經典的菜市場,可以討價還價可以貨比三家,可以熱情地說65算你60啦!第二市場就不同了,咖啡店多、服裝店多、金飾多,完全不像個典型菜市場,到像個比較不年輕的一中街,不傳統但好逛好吃,劉克襄覺得不行,但我們覺得其實可以,畢竟時代在變,第二市場也只是走出自己的新方向而已。

拍攝理念

傳統市場的美是什麼?這個問題現代人愈來愈回答不出來了,尤其是年輕一代,喜歡的都是有櫥窗的商店、有打蠟的地板、有穿著制服的服務人員,結果所謂的傳統市場變成給人一種落後的感覺,似乎在人們心中已經被預設成是只有老人才會去的地方,再過幾年甚至可能變成歷史名詞,埋葬在時代的推移之間。

傳統市場在多數人的印象中就是較為髒亂、沒有現代化設施、沒有廁所、只講台語、不開發票等等,以現代化的角度來看,似乎確實是該被時代淘汰的產物,但真的理該如此嗎?劉克襄顯然不這麼認為。在他眼中,傳統市場遠比現代化的市場更具美感、更有人情味,歷史潮流捲走大量的傳統市場只讓他感到痛心與無奈。那麼,他所在意的傳統風味到底是指什麼呢?是否值得現在的年輕人關注呢?這是我們想知道的。

所以我們這次的拍攝便是要用我們的鏡頭親眼見證,劉克襄口中的仍然保留傳統風味的第五市場是否真有如他所說的魅力,已經朝向現代化的第二市場又否真的喪失掉了溫暖人心的力量。因此,我們的拍攝著重於嘗試去捕捉第五市場中傳統的經營方式和展現人情味的瞬間,以及第二市場相對而言的不同之處,兩者相互比較,期望能夠使觀賞者用眼睛讀出兩者相異的氛圍,甚至或許能進一步喚起大家的重視,讓人們能在追求進步的同時,意識到進步的背面是否代表喪失了什麼。

文本分析

作者首先帶出臺中舊市區過去密集散布著傳統的菜市場,也代表當時臺中是多麼的繁華,才足以支撐如此密集的市場。但隨著生活方式改變、商圈的轉移、市區的沒落,在短短二十年內,臺中舊市區已然沉寂,許多傳統的菜市場也隨著時間沒落、消失或是轉型賣其他商品,最後只留下少數的傳統菜市場。其中作者最喜歡第五市場,像是它雖然佔地很小但是五臟俱全,且位於台中舊市區的中心,從日治時代起至今已有五十年的歷史,外觀也幾乎都保持原貌,相較於其他的傳統的市場,第五市場的商品價格較為實惠,再加上附近是寧靜的住宅區,空間彈性較大,搶不到攤販位子的小農還是有地方做生意;第二市場就不一樣了,他雖然同樣位於市中心、歷史比第五市場更為悠久,但他因為位於商業較繁榮的地區,不僅商品價格較貴,還因為統一管理,反而失去原本傳統的味道,在管制下更使小農無法在此生存,落得只受觀光客青睞而不受本地人喜愛的下場。作者十分享受在第五市場的時光,像是品嚐市場內的傳統美食後,還可以去附近的景點逛逛,這是在重劃區內享受不到的純樸的台中。


參考資料

在這些參考資料裡,我們看見了整個台中的傳統菜市場的發展史,從發展出雛形、鼎盛時期到逐漸式微被現代化的超級市場取代。根據參考資料及文本內容,我們這組決定專注在比較第二市場及第五市場這兩座特色較鮮明的市場。第二市場在一開始設立時就是以精美的貨品品質、較高的售價服務當時的日本人,又有「日本人的市場」之稱。作為一個本來就等級較高的市場,較快順應時代的潮流,變成一座現代化的市場似乎也是很自然的事。第五市場雖然同為從日治時代起發展的市場,卻直至民國五0年代由前台灣省政府之輔導與協助下,才有比較正式的規劃。跟第二市場比起來,多了一些台灣的傳統氣息。因此,在拍攝的時候,我們著重在第二市場的現代化動線、裝潢及商品的風格與第五市場傳統動線配置、商品風格及傳統市場特有的人情味等,以凸顯第二市場及第五市場這兩個市場在當地人心目中的差別。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臺中市傳統市場列表https://www.central.taichung.gov.tw/831735/831736/831738/831739/863986/post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中區_(臺中市)
第二市場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194/article/2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臺中市公有第二零售市場https://travel.taichung.gov.tw/zh-tw/Attractions/Intro/70/臺中市第二市場
第五市場
http://www.5market.com.tw/
https://localwiki.org/taichung-literary-landscape/第五市場

反思與心得

  • 張鈺儒 在台灣經濟起飛期間,流行著速食型的旅行團,像是在幾天內遊玩多少國家,但到了當地,其實就是坐著遊覽車繞首都或沿著國境開而已,雖然許多國家都有過去,不過你還是對當地一點記憶都沒有。現在,則是流行截然不同的旅行方式,也就是深度旅遊,而旅行文學,正是深度旅遊的其中一個展現,唯有在對當地有深入的認識,才能寫出如此刻苦銘心的作品,比起只是蜻蜓點水的旅行團,我更喜歡這種能細細品味當地的旅行以及透過這種旅行而誕生的作品。
  • 林昱婷 這次的作業讓我第一次去思考了台中的菜市場,我是彰化人,小時候也常跟著媽媽在市場走跳,也算是很熟悉的,那時候只覺得逛市場好熱哈哈,長大了才懷念那種貨比三家、玲瑯滿目的美好畢竟在超市就只有那些可以挑而已,這次發現,原來台中有好多市場,也有些已經不像傳統菜市場了,但其實這些都沒有關西,我覺得只要心中還留著那份純樸就好。
  • 吳靜雯 我的童年大概有一半都是跟奶奶一起度過的,所以傳統菜市場對我而言並不陌生,甚至是遊樂園一般的存在。因此,我很能理解劉克襄重視傳統市場的價值。比起光鮮亮麗的超市,與人有緊密連結的傳統市場更讓人窩心,但仍不能否定時代價值在轉變。我不會要大家一定要懂得傳統市場的好,因為長大之後,我也很少踏入傳統市場。新舊替換,是一個必然的結果。感謝這次的作業讓我重新好好審視傳統市場,喚起從前的美好回憶。
  • 陳致安 在實地拍攝的時候,我才發現其實我已經很久沒有像這樣子仔細地去觀察一個地方了,在國外旅行時可能還會因為什麼都看起來新奇,所以就什麼都想多看幾眼,反而是回到台灣之後,因為不管是房子、街道都是看慣了的東西,結果往往就忽略了專屬於台灣的獨特風景。這次的報告也算是個很好的契機吧,讓我能抬起頭來好好觀察自己的家鄉。
工作內容分配

張鈺儒:旁白、旁白稿、文本分析、實地探訪
林昱婷:旁白、內容簡介、影片剪接
吳靜雯:旁白、旁白稿、參考資料、實地探訪
陳致安:旁白、拍攝理念、實地探訪

Share this

Related Posts

Previous
Next Po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