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睡蓮

執筆:植病一 鄭雅珊
文本:楊渡〈孤獨的睡蓮》
出處:《閱讀文學地景 散文》(聯合文學,2008/05/13)


在選擇文本之前,因為費用和時間的考量,決定選擇我能自己到達且較不燒錢的地點──台中市區的相關文章,在台灣文學網上找到了這篇散文。簡單搜尋了作者相關的經歷,發現作者居然是我的大學長,著實讓我驚訝。之後我也去搜了一下文章中提到的地點,發現台灣文學網上面標的的地點是錯誤的,台中省立圖書館是現在的台中市立圖書館,而不是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怪不得一開始閱讀時作者提到圖書館旁就是台中公園時還納悶了一下。
在這篇散文中,作者的路線從中興大學開始,到台中省立圖書館,也就是現在的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最後來到台中公園。主要作者敘述的是跟他心境有關,敘述著青春的迷茫悲傷,甚至是殘酷。雖說這個路線非常的簡單,但著重的是作者內心的抒發。全文圍繞著「孤獨」一詞,藉由阿文的遭遇與心境講出自己對青春的解讀。

一開始,作者針對青春做了一番解讀,把人比喻做植物,就如同植物一般,大家汲汲營營的奮力向上,只為尋求那一絲絲的陽光,尋求所謂的認同,尋求超越。但跟植物不一樣的是,青春不一定有方向,只有那一點也不明确的人生價值觀,而當你認定了某個價值觀,但同輩都不認同時,你只能在別處找尋同類,又或者否定了自己的價值觀。當同輩在同一個頻道,說著你聽不懂的話,為了不感受那所謂的孤獨,你也會拿起他們討論的議題,像發瘋似的啃咬著,只為讓自己不再沒有歸屬感。

文中,作者說到他朋友一早上能看完三本書,我實際去到那邊試了一下,發現我有興趣的書,光啃一半就花了一個早上,可能是因為太久沒有這麼坐下來安安靜靜地享受一本書,但令我意外的是,因為之前不常到圖書館讀書,一般都是借了書回去看,圖書館的氛圍意外的讓我的心靈平靜下來,每個字都能看得進去, 讓我不禁興奮起來,找到了除了宿舍外另一個讀書自習的好去處,但距離學校太遠了,學校的圖書館還是很不錯的。

緊接著,我來到了台中公園,作者在文中把台中公園敘述的很美輪美奐,有樹蔭,有水池,但當我實際到了那邊,地板沒有很乾淨,走在湖畔聞到陣陣惡臭,不知是我心理作用還是甚麼,總覺得那邊有些怪異,有些怪怪的人,感覺已經不是作者所敘述的那麼美好了,但看著湖中的湖心亭,還是能隱約看出它全盛時期的美好。作者和阿文有去划船,但因為我孤身一人,加上費用太高,我沒有體驗划船,只沿著湖畔散步,但我怎麼找,就是找不到作者所說的睡蓮,大概是我來的太晚吧,只看到一坨黑黑髒髒的不明物體。

作者可能是將自身投射在阿文身上,透過描述阿文的掙扎跟所謂的才華來講述自己的故事,「為什麼讀理工組的學生在文學方面不能有才華?」難道理科生就必須沒有絲毫的文學素養?顯然不是,但阿文因為同輩的不認同而放棄自己對文學的喜愛,又因為作者的一話就又轉了方向,真不知道原來同儕的影響力這麼大?

我想,作者用植物來形容人,跟文末所提到的睡蓮相呼應,所謂的「孤獨的睡蓮」,是阿文的寫照,可能亦是作者自身的寫照。而睡蓮還有另一層含義,睡蓮在早晨開放,下午便闔上,作者將自己替阿文建構的 夢想比作睡蓮,雖然絢麗美好,卻稍縱即逝。

Share this

Related Posts

Previous
Next Po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