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季季〈府城追想曲〉
出處:《閱讀文學地景散文卷》(聯合文學,2008.5),頁370-375
作者以現在-過去-現在的方式為時間軸敘寫。作者先以自己到台南舊地重遊為開頭,文章中間則敘述自己小時候與父親一同到台南旅遊的經驗,最後則又回到現在與朋友對話作為收尾。
台南為台灣的古都,一直以來都給人有很多古蹟和廟宇的印象,除此之外台南人慢活的生活也是一大特點。在文章的前幾段,作者在武廟和大天后宮喝茶聊天,漫步在廟宇之間,享受午後時光,愜意的生活,寫出了台南人悠閒自在的生活特色。
在天后宮的部分,引用了這座廟過去的歷史故事,我想是作者想以每個朝代的更替,顯現出今昔對比。
接著提到了葉石濤的文章。葉石濤為作者很敬佩的文學家,透過葉石濤的文章寫出了舊台南的樣貌,閱讀葉石濤的文章,作者早已遊覽過台南了,但此次的實地走訪,讓他感受到了滄海桑田,人事已非的感慨。
在回憶過去的部分,作者敘寫與父親參加員工旅行到台南旅遊的回憶,其中提到作者父親曾跟作者說「以後要記得,不要做沒知識的女人!」且在台南之旅裡,作者第一次發現直覺和勇氣可以幫他找到對的答案,父親的話和自身的領悟,讓他成為了一名文學人。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他11歲這年的府城出遊。
在文章後面,又提到葉石濤的故事,內容講到葉石濤在國小任教時,曾偷開一個洞,讓學生可以偷偷爬出去玩,成為他與學生們的秘密,此行為並無考慮到被其他師長發現的後果,也可以說是一種文學人的直覺和勇氣,呼應了作者前面的內容,且再一次的提到葉石濤,更清楚的讓讀者感受到作者對葉石濤的尊敬。
在文章最後一段,作者透過他現在站著的地方是旅館,回顧11歲的記憶,這裡卻是魚塭,又再次提到今昔的對比,呼應了在文章中多次呈現的滄海桑田。
此次的實地走訪,是挑假日的時候去的,因為是假日,觀光客很多,其實不容易感受到作者描述的悠閒感。這本書是2008年出版,距離現在也有10年以上了,因此作者在文章裡描寫的一些景色和現在早已不同,例如:文章開頭的武廟的古梅樹,沒有甚麼人在旁邊駐足停留,更別談有文友聊天、聽古樂了。隔壁的大天后宮,為台南知名廟宇之一,歷史長達300年之久,若是能漫步其中,細細體會這裡的歷史故事,我想勢必是感慨萬分的,但因遊客眾多,只能簡單的拜拜,難有深切的體悟。
文章中有提到葫蘆巷,對這部分的著墨並不多,但因為葫蘆巷就在武廟旁,穿過巷子便能走到大天后宮,因此我還是有走過這段路。我覺得比起葫蘆巷,這條巷子稱作算命巷會更適合點,因為一眼望去都是算命館,或許是因為緊鄰武廟和大天后宮,在這裡算命更能感受到神的旨意吧!
在葉石濤老家的部分,是位在一個現在稱為蝸牛巷的地方,因為我是在晚上大約6:00才到的,根據網路資料,因為他的家被另一棟放子擋住,其實是看不太到的,加上四周一片漆黑,找起葉石濤家實在是不容易,但不得不說,蝸牛巷很安靜,雖然外面大街很熱鬧,一走進巷子裡卻彷彿與世隔絕,感受不到外頭世界的紛擾,在這種環境下,難怪能靜下心寫出好文章。
選擇此篇文章的理由:我是土生土張的台南人,雖然現在在台中念書,但幾乎只有寒暑假才會回台南,因此我認為雖然此篇文章是在講述台南的景點,我卻不是很熟悉,所以想透過這個機會,再次認識我的家鄉。
事前準備:因為有先查過資料,所以知道這些景點都很近,用走的就能到達,因此不用擔心交通工具的問題,而且最大的幫助是在葉石濤老家的這個部分,多虧網路資料,才能找到這棟不起眼又隱密的建築。